株洲文物资源概况
一、全市文物资源概况
全市九个区、县、市,文物资源十分丰富。
可移动文物(即馆藏文物):五万余件。其中国家一、二、三级珍贵文物1218件。一级文物26件,二级文物97件,三级文物1089件。
不可移动文物(即文物古迹):110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34处,市级22处,县级62处,其他文物点947处。
2006年6月10日,我市新增7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们是炎陵周家祠、茶陵苏维埃政府旧址、列宁学校、攸县宝宁寺、东冲兵工厂、醴陵沩山醴陵窑、陈明仁故居。
不可移动文物中,文物部门新调查30余处工业文化遗产。它们是株洲总机厂(电力机车厂)30年代的联合厂房、40年代办公楼、50年代的苏联专家楼、南风村、331厂40年代防御炮台、50年代的消防炮台、公助民建老民居、苏式建筑(厂办公楼、专家楼、建设村、南华村)等。
二、我市文物资源的品牌与特色
我市文物资源内涵丰富,特色明显。拥有“六大品牌”和“八个全国第一”
品牌之一:神州第一陵—炎帝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炎帝陵祭典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炎帝陵已成为株洲市旅游产业的龙头景点。 品牌之二:湖南现存最早的石头城—茶陵古城。与城内外的铁犀、老街、古民居、工农兵政府旧址组成庞大的景观群。茶陵老街将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品牌之三:中国陶瓷史的杰作、釉下五彩发源地——醴陵窑大遗址。分布在东堡乡沩山一带,面积达100平方公里以上,是全国现存少见的瓷窑大遗址。
品牌之四:拥有一批具有历史里程碑意义的特色品牌革命旧址。
有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把“支部建在连上”的旧址——炎陵县水口镇水南村叶家祠。这一事件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和现行行政机构设置都具有历史里程碑意义。
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插牌分田”的土地革命试点旧址——炎陵县中村乡的周家祠。它影响了后来几十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改革。该旧址也是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师部旧址。
有中国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旧址——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旧址。斯诺称之为“中国的第一个苏维埃”。 “工农兵政府”这一富有中国气派和革命色彩的名称,为后来中国红色政权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起了示范作用。
有中国共产党作出“放弃攻打大城市,转向农村发动群众、壮大革命力量”决定的会议旧址——株洲市协丰长绸布店。
品牌之五:拥有全国最密集、数量最多的红军标语特色革命文物。这些标语群和它们所在的革命旧址是一处极为珍贵又极富特色的旅游景点。即将建设的炎陵县红军标语博物馆也将是中国第一座红军标语特色陈列馆。
品牌之六:拥有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的工业文化遗产,是进行国情教育、科普教育和工业文化旅游的宝贵财富。
根据以上品牌分析,可归纳株洲文物“八个全国第一”:
神州第一陵——炎帝陵;
中国釉下五彩第一窑——清代沩山醴陵窑和现代红色官窑;
第一个连队建党旧址——炎陵叶家祠;
第一次土地革命旧址——炎陵周家祠;
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旧址——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旧址;
朱毛第一次会面旧址——炎陵十都万寿宫
第一次提出“放弃攻打大城市,转向农村”的会议旧址——株洲市协丰长绸布店。
红军标语数量第一的县——炎陵县。
三、我市拟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根据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规划,我国将在2008年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市文物局在经过大量调查和认真筛选之后,我市确定已申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预备名单,共九处19个点。
第一处:“连队建党”旧址炎陵县叶家祠、朱家祠和桥头江家毛泽东旧居3个点。
第二处:土地改革试点旧址炎陵周家祠(含军民诉苦台、毛泽东上政治课的八担丘共3个点)。
第三处: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旧址和苏维埃政府旧址2个点。
第四处:沩山醴陵窑大遗址。
第五处:醴陵渌江书院。
第六处: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旧址醴陵先农坛、洞富寺、株洲县伏波庙。
第七处:株洲总机厂联合厂房(电力机车厂组装车间)。
第八处:茶陵南宋防洪堤及古城墙(含茶陵铁犀共3个点)。
第九处:攸县鸾山红军暗道及列宁室。
第十处:331厂(前身为民国政府株洲炮弹厂)防御炮台。
四、全市文物资源保护与开发情况
一是制定了《株洲市“十一.五文物事业发展规划》。
二是确定了第八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株洲境内的精品景点,也是今后几年我市文物保护利用的重点。包括炎陵县叶家祠、朱家祠、周家祠、洣泉书院、红军标语博物馆、茶陵县纪念馆、工农兵政府旧址、苏维埃政府旧址、攸县东冲兵工厂、谭震林故居、醴陵市先农坛、左权纪念碑及陈列馆、李立三故居、株洲市协丰长绸布店。
三是“十五”以来维修了十九处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以来,全市从中央、省、市、县及社会各界多渠道投入文物保护的经费2798万元,全市已开放的文物景点23处,年均接待观众60万人次以上。
四是对全市各文物收藏单位的馆藏珍贵文物进行了全面的清理鉴定和文物信息录入。
五、全市文物景点建设展望
根据我市文物分布、特色和品牌,有计划的建成八大文物景观群。
一、 炎帝陵景观群。总面积120万平方公里。
二、炎陵县水口——中村红色文物景观群。包括水口叶家祠、朱家祠、桥头江家,中村乡周家祠、何孟雄故居。
三、炎陵县霞阳镇大操坪红色文物景观群。包括大操坪及附近的洣泉书院、红军标语博物馆、江家试馆标语楼、酃泉古井。
四、茶陵古城文物景观群。包括城墙、铁犀、老街、民居、工农兵政府旧址。
五、攸县网岭汉墓——宝宁寺——麻城庙古代文物群。
六是醴陵城区综合景观群。包括渌江书院、先农坛、李立三故居和规划中的陶瓷博物馆、石子岭东汉墓遗址博物馆及陶瓷工业旅游。
七是沩山醴陵窑大遗址景观群。包括众多的窑址、矿井、老作坊等。
八是株洲城区工业文化遗产和工业与科技展示景观群。将株洲市博物馆改造为以“工业与科技”为主题的综合博物馆,并建议加挂“湖南工业博物馆”牌子,还包括30处新调查的不可移动工业文化遗产。把株洲城区打造成工业文化遗产为特色,还包括以协丰长绸布店为代表红色文化、以鲁班殿为代表的民间民俗文化、以老莱子墓为代表的孝文化、以株洲市博物馆为代表的古代历史文化的景观群体。
六、我市文物保护开发的发展对策
一是要开展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摸清家底,全面掌握我市文物资源情况,构建切科学有效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体系。
二是加强规划,突出株洲文物个性,形成“始祖遗迹——土地革命文物群——石头古城——陶瓷大遗址——工业文化遗产的株洲文物展示体系。
三是加强品牌建设,公布一批市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力争再上一批全国、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是各级政府要逐年加大常年文物维修经费的投入。文物保护重在日常维护,不能等要塌掉的时候才去抢救。全市文物保护常年经费的增长要与地方经济速度相一致。
五是交通部门在考虑县、乡、村级公路规划与建设时,优先考虑文物景点的公路建设。
总之,我市的文物资源,内涵丰富,特色明显,发展潜力巨大。我们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文物资源保护与开发一定能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上一篇:株洲博物馆藏文物概况
- 下一篇:株洲博物馆馆藏文物特色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