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博物馆

登录注册退出

云尚课题|博物馆里知多少

  • 发布时间:2023-01-26
  • 文章来源:公众号
  • 10
  • 0
  • 0

  • 上一期的“云尚课堂”中株小博从“簋”的字音字形到簋的器形及功能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并着重对株博馆藏西周兽面纹铜簋做了详细的解说,这一期株小博将带大家解锁一个新的生僻字——

    接下来请花几分钟的时间,跟株小博一起来了解这个字的读音和知识,听听“它”背后的故事。



    guī






    鬶字音同“规”,gui的第一声guī,古代用于炊事的器具。

    从鬶的字形来看,在《甲骨文字典》中的鬲部有一个字形在众多的鬲部字形中,它显得很特别,下部为鬲形,上部造型似前有流,后有鋬,与鬶的造型相符,解释为:“象有喙可以泻流之鬲,疑即鬶字。”因此,从字的象形意义上来说,可能是鬶这类器物的最原始的符号,有流和鋬是它在造型上与鬲最显著的差别。

    在《说文解字》中有记载“鬶,三足釜也。有柄喙。”从其描述的器型来看,鬶属于拟形器,其造型十分灵动,学者们大多认为鬶采用的是仿生造型,有鸟喙状的流,颈有长有短,以鸟类为原型制作而出,蕴含了先民们对鸟类崇拜的含义和意蕴。鬶最先盛行于大汶口文化时期,之后传播到全国各地,鬶的形制随着时代发展并不断发生改变,既是流体饮具、水具也是一种礼器,对后世的青铜礼器产生了重要影响。

    说到这儿株小博为大家介绍一件株洲渌口区磨山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陶鬶。


    袋足陶鬶

    株洲博物馆历史一厅陶鬶所在处

    袋足陶鬶顾名思义是在罐类陶器下部安装袋状足,用于烧煮水、酒。这种袋足丰满而宽大,不仅稳定了重心,也增加了受热面积,使用起来更加节约热能。

     欢迎大家带上您的“神兽”来博物馆里找一找,看看还有哪些是您想了解的生僻字,我们在线等您来互动!


    参考文献:

    [1]高广仁,邵望平.史前陶鬶初论[J].考古学报,1981(04):427-459.

    [2]张北霞.原始陶鬶考释[J].包装学报,2014,6(02):45-49.

    [3]李小涛.龙山文化橙黄陶鬶赏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19):38.

    [4]赵尔浩.白陶鬶审美特征鉴赏[J].艺术品鉴,2020(33):9-10.

    [5]邵望平.铜鬶的启示[J].文物,1980(02):86-89.

    [6]吕琪昌.尉迟寺出土陶鬶的启示[J].江汉考古,2006(01):38-43+93.

    [7]张忠培.黄河流域空三足器的兴起[J].华夏考古,1997,(01):30-48+113.


    【组稿】:展教部

    【编辑】:文雯敏、易武

    【初审】:肖长秋
    【二审】:李永锋、张敬尧

    【终审】:肖  劲




    • 上一篇:活动动态 |株洲博物馆举办“卯兔送福”春节习俗体验活动
    • 下一篇:株洲博物馆关于2023年春节期间开放时间公告
    • 返回列表